融券余额突破1500亿 打新对冲功不可没

文章正文
2021-04-30 18:11

  北方网讯:A股沪深两市的融券余额近期站上了1500亿元,如果是一年前,应该没有投资者能够猜想到仅仅一年的时间,融资余额就增长了6倍多。

  自融资融券业务面世后的很长时间,融券业务就被忽视了,因为融券余额长时间只有融资余额的零头,几乎忽略不计,但随着融券标的增多、转融通的便利、A股进入结构性走势,融券业务就像是插上了翅膀。当然,或许是很多投资者想象不到的,注册制发展和打新股的火热也促进了融券业务的发展。

  从数据上看,融券余额在今年4月19日首次突破1500亿元,达到1518.03亿元,此后就站稳了1500亿元。而1年多以前的2019年7月24日,融券余额首次达到100亿元,为103.90亿元;2019年年底为137.80亿元;2020年4月9日突破200亿元,为203.59亿元;2020年7月29日突破500亿元,为510.09亿元;2020年10月21日站上1000亿元大关,达到1013.30亿元;目前的最高余额为今年4月23日的1533.01亿元。

  这意味着融券余额不到21个月的时间增长了14倍,近9个月增长了两倍,其背后因素直接源于政策的松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两融标的范围的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数量从之前的950只扩大至1600多只,标的扩容后,投资者可以选择更多的融券标的,特别是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

  其次是因为交易所优化担保机制,刺激投资者的融券需求。交易所取消了最低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30%的统一限制,交由证券公司根据客户资信、担保品质量和公司风险承受能力,与客户自主约定维持担保比例。

  再次是新增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战略投资者作为合格证券出借人,可以借出的证券包括无限售流通股、战略投资者配售获得的在承诺持有期限内的股票,通过借券收益增加出借人的参与积极性,极大缓解供给不足的问题。

  近期,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也进入到提供融券标的物的行列中。

  4月21日晚间,万科A披露了一份公告,大股东深铁集团拟以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837%的股票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根据当时的股价,这部分股票的市值在28.21亿元。

  投资者估计要怀疑了,深铁集团是不是要砸万科A的盘啊?其实并不是,深铁集团主要的目的还是通过转融通借出股票后赚一些“租金”,同时提升股票的活跃度和流通性。

  与之相对,那些融券后卖出的又是哪些投资者?当然,一部分是看空股市或者是看空某家上市公司的做空投资者,还有一部分则是参与打新的投资者,特别是网下打新的投资者。

  网下打新,又称网下配售,与网上打新相对,是指满足条件的投资者不通过证券交易所的网上交易系统,对首次发行上市的新股进行申购。网下打新对参与者有一定的门槛要求,相关规则也较网上打新复杂,所以很大程度上是公募、社保、养老金、保险、券商、私募等机构投资者在参与,而持股市值超过千万元地个人投资者当然也有参与网下打新的机会。与网上打新相比,网下打新最大的优势就是中签率要高很多。

  2020年网下打新收益可观,不过考虑到市值配售的原因,投资者需要持有千万元级别以上的股票市值,如果持有的资产大幅下跌,那么多高的打新收益都很难对冲损失。

  为了对冲这类风险,部分投资者就以融券配合打新,也就是在持有股票的同时融券卖出类似的标的。融券卖出理论上能与股票多头形成完全对冲,锁定底仓市值的波动,获取打新绝对收益。而在实际交易中,投资者要考虑的是打新收益水平是否能够超过持有股票的机会成本与融券成本之和。

  融券业务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巨大,融券业务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是必备重要工具,它一方面通过融券出借增加证券流动频率,激活市场活力,同时融资融券的杠杆属性具有放大市场内存量资金的作用,扩大资金与证券的供需;另一方面,促进那些估值过高的股票估值回归,避免价格暴涨暴跌。发展融券业务将改变两融结构失衡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价格发现机制,平抑价格波动。

文章评论